引以为鉴


你过往经历的,看你赋予它什么意义。以下为一些又臭又长的思考吧,基于自己经历的现状。希望对自己以后有些启发。

正常公司的形态,管理层传递给下面的信心和信念是递减的,但管理层传递给下层的消极负面行为信息是递增和加倍放大的,所以对于决策的速度和价值观的行为一定是自上而下的,正如那句话,一个公司只有10%的人是因为相信才会看见,90%的人因为看见才会相信。

权力是可以同时放大人的优点和缺点的,除了会被下属营造出信息茧房,还有就被“赞美”“附和”声迷失头脑,相信自己做的总是英明无比的决策,所以时不时的自我反省就是一个优秀管理者所应该必备的,当你发现自己很多东西很顺或者听到都是好消息的的时候,而且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那说明有潜在的问题了,要么是听不到真实和真正的信息,要么是组织可能已经慢慢的进入到了一种不被察觉的“惯性”里面了,因为没有一个组织形式是完美的,也没有一种业务模式是永远领先的,业务和竞争对手时刻在发生变化,所以要做适度的“调整和刺激”,相信没有持久的稳态,只有相对的稳态。

创业者和管理者,应该永远清楚自己的所有弱点,因为不同时间下,哪一个小弱点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当下最大的弱点,所以应该永远保持和自己的人性做斗争,创业者和管理者应该让自己先不舒适,这样才能有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动力,才能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宽广的胸怀。

更灵活的借用各种手段进行管理,比如我认为任何业务做的好坏都可以用数据来衡量,虽然每个部门业务类型,工作方式,工作内容不尽相同,都有五花八门的工作方法,但一定都有数据,甚至很多数据是被业务部门修饰过的,但了解业务一定是可以提炼出关键的数据指标来衡量业务,任何业务,横向纵向,内部外部,之前和之后的数据,只要懂业务一对比,立马就知道人效高不高,业务做的好不好,ROI和CBU也是成体制的数据管理,一样的逻辑而已。

数据流就是信息流,信息流就是管理流,管理流就是权力流。可以以身边自己觉得不好的部门和公司为例,看人效和看实际工作表现,数据流应该做的很差,所以衡量不出来业务的好坏,全靠产品参数和汇报材料来堆砌部门业务。

一定要保证信息多维度的信息渠道的通畅,类似吐槽平台一定要保留的,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,取消掉了,只是听不到看不到了,不代表不存在,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,应该多位一体的,甚至可以借用Dang的领导的一些形式,比如,各种座谈会,基层员工的定期座谈。专项座谈会,比如针对某类痛点业务的临时组织的专项基层座谈会。“四不两直”基层调研,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会议,政策试点,这些都可以转化成各类公司级别的工作,信息通道。公司政策落实情况看基层调研情况等等灵活的方式,目的只有一个清楚公司运转的现状,清楚内外部的环境和问题。

黄仁勋说,他需要扁平化,而不是one one沟通,他需要把所有信息都开放透明的沟通出去。给我们的启示,是在组织里要杜绝“倒卖信息”,故意“曲解信息”,打信息差这类人,大多数这类人都有一定的层级和权力,但凡有一类人经常借用这是哪个老板的要求,而不讲任何业务逻辑,那这类人就是典型的祸害。

组织管理也可以借鉴各种先进的经验,比如Dang和某公司的组织部,考评干部是组织部和纪委和用人单位一起出具意见,都通过了才可以,业务部的一把手,一定要有基层管理的经验,这就和党的封疆大吏必须有基层管理的经验一样的逻辑,有基层的经验都会有务实的情节,没有基层的经验,很多事情都是悬在空中,不知道具体落实的难度,如果基层经验浅薄,这就导致了很多政策制定的逻辑思维工作方式都悬在空中,造成汇报成风,文山会海。同样的逻辑一样,基层经验过于多的,也可能缺少视野和格局。

转换到公司里一样的逻辑,中层管理这些人才这些到底怎么来评价怎么用,业务部门领导说可以就可以了?人才的选拔,中层管理是不是要有必修的培训课表,是不是必须都要强制的具有一定培训门槛的和考核的结果,必须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,要避免中层干部选不好,带坏基层工作的方向。

同样高层人员的选拔,要分层级,决策层还是要在公司有一定工作年限的,而且最好要有多个岗位的轮岗经验为佳,高层最怕吃老本,经验主义以及惯性,在公司久了解基本情况,多个岗位了解更扩宽视野。同步的,高层的一部分一定本公司选拔为主,外招为辅,要有一点点内外部的文化冲击,要有竞争,要有能上能下的制度,但也要保持我们的文化和先进性,外招的比例要控制。

再一个就是管理层的格局与用人,格局低的人,哪怕才华再高也只能做专家类的,而不是做管理类的,管理更多的是能听到更多的声音,看到更多的不同的意见,察觉到细微的变化,格局不高的人是做不到的,另外格局不高的管理层会造成部门墙异常的高,沟通成本效率变得非常低,无法与其他人协同,这样就会造成1+1小于2的效果。

在用人上大家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人了解的人,以前有过共同经历的人,从业务层面上无可厚非,但是在关键的管理位置上这个人一定是德才兼备的,不能凭关系来定能力,这样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伤害,退一万步来讲,你可以养着他,但你不能把它放在关键的位置祸害别人。

声明:HAOYANG|版权所有,违者必究|如未注明,均为原创|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
转载: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- 引以为鉴


读书太少,想的太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