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事的时候翻看以前微信的朋友圈,翻看了一圈,除了发现自己愤青以外,会发现自己以前也是比较真实和充实,有各种喜恶和爱好,更像是一个“活生生”的人,而不知道哪年哪月开始,变得“机械”“刻板”“无趣”的程式化的一种人。
周末睡了一个不错的觉,早早的睡了,虽然也做梦了,但是个好梦。
早起,遛狗,收拾屋子,泡杯茶,听着音乐,看着书,空的时候在玩玩那个电子吉他,唱着跑调的歌曲。
我在尝试做自己,尝试愉悦自己,尝试真正让自己自然一点,松弛一点,平静一些,不在乎那些别人的评价和看法。
在那个小书房里,一张床,一张桌,还有杂七杂八的物品,但却让我有了那么一丝喘息的机会和空间,我喜欢的笔,我喜欢的书,小玩意,我可以随意的放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,抽屉里或者缝隙处。
于是我特别理解了那一类的想法:“我终于有一个自己的空间,可以把细碎的自己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了” 。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,还是精神意义上的。
我在尝试去做那些一旦我认为是对的事情,因为我始终相信一个道理:如果执行力跟不上认知,那所有的认知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内耗。
原本说过年期间要看完的两本书延期了,昨天读了一大半,睡觉前刚好看到这一章:
“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,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。勇敢是: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,可你依然要去做,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。你很少能赢,但有时也会。”
我觉得的我们应该多提升一些行动力,行动力和“计划性”并不相关。行动力更多的是对抗我们的人性,我们的人性告诉我们:“我不愿付出劳心劳力的代价/放弃我某一刻相对舒适状态”。
而我们要坚守一些东西,得到一些东西,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,这个代价可能就是我们“人性上的舒适”。能量是守恒的,想要得到,就会失去一些。我觉得最能直观评价一个人的方式,就是不要看他说了什么,要看他做了什么。
我们都需要“行动的勇敢”和“违背人性的勇气”。
Comments | NOTHING